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心理>>恋爱情感>>正文
心理学博士朱建军:婚姻幸福源于心理健康
2024-10-10 08:49  

最近,手头有很多的案例都是因心理问题而致家庭破裂,很多人择偶只看对方的家庭条件、经济状况,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对方的心理是否健康,于是导致了很多家庭悲剧。中国林业大学心理系主任朱建军博士(以下简称朱)在接受本网记者的采访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陈述了他的观点。

 

记者:择偶时,如何才能判断他(她)的心理是否健康?

朱:简要说来,心理健康与否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他的自我概念和认知如何?也就是说他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基本上是肯定自己的,不会格外的自卑、自责和自恨。还有一个方面是看他主导性的心境或情绪状态,如果多数时候是比较愉快或至少是平静的,就是心理基本健康。还有就是看他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能适应工作,也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

 

记者: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婚前两个人相亲相爱的时候不太容易暴露他性格的缺陷,但也有一些迹象可以表现出来,比如一吵架就以头撞墙,或者限制对方的自由等等,这些现象是否足以使对方产生警觉:和这样的人组建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吗?性格中什么迹象是不该忽略的?

朱:性格的缺陷不可能在婚前没有表现,只不过是被忽略了。比如太容易发火,依赖性太强,等等,在婚前一定有所表现。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供未婚的人们参考,那就是,在婚前去想一想,对方的缺点如果放大3至5倍,你是不是能够接受?长时间是不是能接受?如果即使不舒服也还能忍受,那就可以考虑结婚。

 

记者:你认为,择偶时最应看重对方的是什么?

朱:最应该重视的是,他的基本价值观和你的是不是一样?因为其他的东西都比较容易改变,钱少以后可以多挣,工作好以后也有可能变坏,甚至相貌都可以通过整容改变,惟一难于变化的是价值和人生观。并不是说对方有好的价值观就好,关键是要和你的一致。如果你想做的是天涯浪子,对方却一心想过安宁的生活,将来必定是不能长久生活在一起的。

 

记者:有时候,两人交朋友,一旦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便寻死觅活,或者采取极端的方式威胁,这样一来一方就会被对方的执着打动,因而同情或可怜他,认为这样的爱才是令人感动的,于是两人再次和好,这样的情况你怎么看?

朱:这样的东西根本不是什么爱,因此而感动的人完全是把同情和爱混淆了。如果一方死缠烂打,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年纪小初次恋爱,因此格外的投入(如果你不是真心的,建议不要去招惹那些没有经验的异性,否则将来对对方的伤害很大);另一种就是对方的心理有问题,越是执着而感人的,就说明心理问题越大。我经常提起这种情况,如果一个人做出那种太狂热、似乎是很感人、很浪漫的事情,这种人才是最危险的,最好不要与这样的人再继续交往下去。

 

记者:发生上面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应对?

朱:很难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应对方法,建议还是找朋友、心理咨询等寻求帮助,自己也认真思考以决定自己怎么办。最主要的原则是,态度明朗而不要含糊,不要犹豫不决。

 

记者:现在很多报纸杂志、网络都有很多择偶方面的“心理测试”,用来测试你的恋人是否跟你合适,作为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你认为这样的测试有用吗?

朱:这些测试有的出于心理学家之手,有的是不知道什么人随便编的,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是心理学家编制的,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正确度也不可能很高。因为这样的测试不是标准化的,题目也很少,能有30%的准确度就很不错了。

不要被感情胁迫

――访心理学博士朱建军

 

近日读报,常常读到一些鲜血淋淋的“爱情故事”:中学生小博因恋爱受阻,突然从书桌内拿出一块玻璃,用那块尖锐的玻璃使劲地向自己左前胸扎去;一名男子为了唤回女友的真心,竟当着警察的面,拿起菜刀剁了自己的左手,然而鲜血和伤痛却更使女友冷漠而去……

 

男女恋情原本为温柔之领地,怎么会在这里演变得如此疯狂和危险?这种疯狂和仇恨从哪里来?我们该如何寻找一份温暖和安全的爱情?我想起一位读书的时候热衷于“拆改”来访者性格的心理学博士――今日的中国林业大学心理系主任朱建军。

 

记者:在择偶方面,怎样才能选到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朱:心理健康在择偶条件中之重要,可谓重中之重。因为如果你不认真地择,那以后再改,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夫妻之间出问题就是出在想改变对方这个点上,努力想改变对方的结果,就是不但改变不了对方,而且还把夫妻感情弄糟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择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

 

记者:前些年的石家庄爆炸案,应该是一起典型的因为心理畸形导致婚姻不睦,进而发展为疯狂报复的案件。案犯当时30多岁,在他20多岁时谈恋爱的过程中,他的这些心理问题毛病,是不是已经有端倪出现?

朱:那个人好像有一些残疾。他的心理问题以前肯定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记者:是的。靳如超在8岁感冒发烧时,得了中耳炎,不久开始耳聋。据他家人说,这使他的性格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本开朗的他,开始变得沉默、孤僻。他在日记中抱怨家人:“他们没好好给我治。”

朱:他发展到这种炸大楼的地步,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这种人有一种心态,弗洛伊德曾经分析过这种人,给他们起名叫“例外”。这个意思就是他们认为老天爷在某些方面亏待了自己,比如残疾,比如心理方面的残疾,或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他在心里面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既然如此,那我就应该得到例外的好处。”就是说,一定要别人在其他方面都顺着我。这会是一个特别强烈的想法,觉得别人就该顺着我,帮助我,应该不计条件的对我好。他对别人的要求就会格外得高。他会特别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弱的那一面。当别人对他不够有爱心,或者是他认为别人不够爱心,他就会表现的特别愤怒。原来他觉得是老天爷亏负了我,但现在就会变成是这个人亏负了我,就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靳如超应该就是这样的心理。觉得前妻亏负了他,家人亏负了他,进而觉得整个世界都亏负了他。恶性循环,一波一波地扩大。这种情况是可以识别出来的。

 

记者:生活中会有一些与他类似的人,他们在婚前相亲恋爱的时候还没有暴露或发展到这种地步,但也一定应该有些不同寻常的迹象,使他不可爱、有点危险,足以使对方产生警觉:和这样的人一同步入婚姻组建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吗?那些被忽略的迹象是什么呢?

朱:他一定会强调某些他身上一些特别弱的地方。

 

记者:是博得同情吗?

朱:是博得同情。而且是非常努力地博得同情。他之所以能建立恋爱关系,常常是基于对方的同情心――因为不忍心拒绝他。但你一旦建立了这种关系,就会发现他有一个特点――博得别人同情的需要没够。不是你对我好一点就可以了,他要求你对他无限好,而且他不会对你好,他不会因为你赋予的爱而想到回报。时间长了,对方不可能永远只付出而得不到回报。一旦你为他付出得少了,他就会怨气极大,有些人就会产生暴力。

 

记者:这就引出了一个婚姻家庭里常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付出和获取,在心理学上,付出多少该停止?

朱:虽然无法说出一个具体的量,但原则上来说,任何一个婚姻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平衡,最好是双方都有付出也都有获取。当然这个平衡也可能不像我们一般人想的那样,有些是物质可见的平衡,有些是满足心理需要的平衡。

记者:只要他个人觉得为自己在婚姻里的付出和得到感到满意,那就是一种平衡。

 

朱:对。但如果有一方在婚姻里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那他的婚姻就极不稳定了。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有的人觉得自己付出得多得到得少,他可能会坚持很久,但总会有一天,当某些事情发生后,他就不会再坚持了。我们所说的恋爱问题其实是他心理问题的突出体现。比如他性格里以前过于依赖,在恋爱中他就会特别依赖;如果他以前特别自卑,在恋爱中那个自卑就会突出地露出来;以前有三分嫉妒心,恋爱时可能就会有八分嫉妒心。恋爱都会把这些东西放大。

 

记者:南方某大学有过这样一件“终成情侣”的场景。一男大学生为发泄失恋痛苦,竟一夜挥霍掉5000元,后又以自杀威胁爱慕的女孩,他冲着苦苦爱慕的女孩所在的宿舍楼大声叫嚷,引来围观。他更加“努力”,爬上宿舍旁的大树上,扬言某某再不出来就将跳下自杀。这时,女孩某某宿舍的窗户突然打开,她站在窗前哭着对这男生大声说出“我爱你”。两人随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围观同学为两人“坎坷”的爱情之路久久鼓掌。随后,女生某某就通过各种渠道借到了2000多元钱欲帮其还债。有报道说,“所幸一片真情打动了女孩,两人终成情侣。”

朱:天哪!她太惨了!不光是因为借债的问题这个女孩惨,还因为和一个这样的人在一起她一定没有好下场。我经常说这种事情,如果一个人做出那种太狂热似乎是很感人的很浪漫的那种事情,这种人才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要答应他。

 

记者:一些年轻女性常常会梦想遇到这样的戏剧性场面,危险在哪里?

朱:第一,虽然在小说里面越戏剧性显得越浪漫。但在实际生活当中,这种男性的情绪是极不稳定的。他的行为越戏剧性,就越说明他情绪的稳定性差,自控力差。这些弱点在他们将来的生活中,一旦发生矛盾,就会给她带来很大的麻烦。第二,有些人在恋爱受挫的时候,他会用很自虐的方法试图感动对方,如跪在雪地里几个小时。千万别要这种男人。他连自己都不喜欢,他其实心里边不会真的喜欢别人。他心里的感情其实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大,他在放大他的感情,那感情只有一点点。戏剧性的效果不光是给别人看的,也是给自己看的――你看我多爱她。他心里面更主要的反而是一种自尊心的打击:我要追就要追到,追不到我就很丢脸。

记者:如果他追到手的话,后面的结果通常是什么样的?

朱:后面就记上账了。你让我吃了这么多苦,到结婚以后我得把这个账一点一点赚回来。所以这种人到结婚以后不一定马上变,可能到一定时间之后,他觉得这个人已经搞稳了,跑不了了,他的态度就会转过来,急转直下。他这么一闹,女孩儿也追到手了,债也帮他还,这个手段就会成为他们关系里的一个规律,等他下回再碰到问题,他会一再使用这个手段。

记者:一旦有这种对方以自杀、自虐的方式疯狂追求的事情发生,该如何应对?

朱:顶住。只能是顶住。不要内疚。一旦他有攻击性的行为出现,最好的办法是失踪一段时间,离他远远的,不要让他找到,让他找不到任何线索。让他过了这段应激期。因为一般人难以做到这点的,过去的教育是这样做不够善良。茨威格有一句话叫“同情之罪”,这句话说得特别对。其实你越同情他,将来你越难以收拾。他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种人这样闹的目的,就是让你同情他,这是一种技巧,心理学上叫人际控制的技巧,如果他成功一次,他不会觉得对方真善良,如果他真这么想倒好了。但他不会。他会想:行,这个方法灵。下回还用。甚至会用到其他地方。

记者:这让我想起《情感敲诈》一书。那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行为,要是你不能如其所愿,他们就会以感情来胁迫你。这些情感敲诈者了解你把与他们的感情关系看的有多重,他们熟悉你的弱点,会利用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行为模式不仅仅出现在恋人之间,也很可能出现在家人、亲友之间。不过在恋人中最多。

朱:这个时候,被施压的人往往会心软了,或者屈服于第三者的压力。比如说,会有一个人出来说:“你看人家这样子,在窗外都等了半夜了,你怎么能不理他呢?你就下去和他说句话吧。”这时候你一定要挺住。说话的人没有心理负担,也不必承担以后将面对的后果。这时候你下去了,和那种“敲诈”的人好了,有可能万劫不复。但无论以后你是如何的倒霉,那个出来说话的外人才不管呢。

 

记者:生活中这种极端的事情毕竟不多,但许多人却会碰到一些类似、却又小一号的问题局面,我们能不能经过努力调整或经过心理咨询,改变这些问题人的问题行为呢?人们会觉得,他还小,或是他在非常时期,原谅他。

朱:作为他的恋人,如果试图自己去调整他,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说调整,除非他自己想要改变,而且他必须去找心理咨询师调整。因为当事人在这里面是双重角色,既是调整他的角色,又是关系中的一员,而他的情绪很可能就是因为你引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调整不了。很难很难。

记者:遇到这样的人,人们自己又调整不了他的情况下,而他的表现也已经挺恐怖的了,但在远离他的时候,他一定会有更疯狂更极端的威胁或举动,有没有一个办法可以平安无事地解决,又摆脱了他,又不要让他自残或伤人?

 

朱:他是一个成年人,他要跳楼是他的事情,应该为自己负责。如果他要伤人,就要防卫。最好的办法是暂时离开,走得无影无踪,让他找不到。避过这段危险期。

记者:无论男女,让我们把人们分成两类,在感情方面,一类是偏于平淡,一类特别有性别魅力。在择偶方面,应该找哪一类人,你会有鲜明的建议吗?

朱:最鲜明的建议是因人而异。一要自问: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人?不要只想我今天高兴不高兴,要想到要和这个人待许多年甚至后半生,那时你高不高兴。二要避开极端,对于特极端的两极――太完美或太无味的两极,只要程度太夸张了,无论他多么完美无缺,又浪漫、又漂亮的。一定要小心这种人。而对太内向、太老实的,也要慎重考虑。

记者:如今在许多网络、报刊上常常见到一些有关择偶的“心理测试”,用来测试这个人或是那个人对你是不是合适,作为心理学博士,你认为这些测试有用吗?

朱:没什么用处。

记者:对情感经历是一张白纸的年轻人,在择偶方面有什么建议?

朱:建议多结交异性朋友,异性交往多了你就了解异性,你才可以识别哪是好的,哪是我不喜欢的。如果你没有异性交往,往往是一旦跟一个异性交往了马上就恋爱。男性女性都一样。

记者:最有用处的是什么?

朱:最有用处的就是增加异性交往。练就一双慧眼,然后在选伴侣的时候,精挑细选。

关闭窗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
地址:新科研楼B段6楼  电话:0373-30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