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河南暴雨成灾,给原本平静的夏日增添很多悲伤。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因为暴雨灾害而受到侵袭。给受灾群众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有心理层面的焦虑、恐慌、担忧、害怕……在灾难过后该如何走出心中的阴影,困扰着很多在灾情中受到损失的家人。因为灾难导致的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不及时排解,很可能会伴随个体一生,留下心理阴霾,严重者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
7月28日以来,我校陆续安置卫辉市受灾群众2000余人。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校党委学工部、学生处组建了心理援助工作组,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联合各学院,积极组建心理援助志愿团队,设立临时心理咨询室,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为安置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广大群众做好情绪调适,走出情绪困扰。
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增加应对力量
7月30日我校心理中心迅速响应,积极筹备成立心理疏导组;7月31日组建了由心理中心以及各学院兼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15人志愿服务团队,分别在安置群众所在的7#、8#学生宿舍楼搭建起临时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了心理健康手册、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知识卡片等各类宣传材料。同时,针对前来咨询的受灾群众,工作人员用专业的技术和真诚的态度,让群众表达情绪、释放情绪、梳理情绪,从而帮助他们增加应对灾情、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引导群众心怀希望
针对安置群众中有150余名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心理援助志愿团队发挥自身的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优势,开展心理绘画和团体辅导活动,以丰富孩子们在安置点的日常生活,减轻洪涝灾害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增强拥抱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在临时心理咨询室现场,工作人员组织青少年开展了“不倒森林”“神笔马良”“能量传输”“同心杆”等素质拓展活动。随后,志愿者王永铎和李威老师分别带领孩子们开展了心理绘画和压力应对团体辅导活动。活动以来,累计开展团体活动300余人次。
活动的开展,帮助他们释放了压力,舒缓了情绪,对安置群众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正向的引导作用。
实施心理抚慰项目,一如既往守望相助
灾情发生以来,我校一方面积极行动,同时主动思考,提出了我校心理中心的援助思路。近日,河南省教育厅“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报道了我校心理中心负责人张晓云提出的援助措施。
为持续开展灾后心理重建志愿工作,我校心理中心继续组建心理抚慰志愿服务项目,将与街道、居委会、综治管理小组等组织联合,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帮助受灾民众系统地获得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问题的支援;对产生灾后创伤后障碍的群众,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心理辅导。最终使他们获得现实层面的帮助和心理干预援助。
洪灾无情,却胜不过有情人在人间的守望相助;暴雨虽大,但风雨中的微光所汇聚的爱与温暖是可以驱散一切阴霾。我校心理中心将继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受灾群众心理援助服务,为安置群众筑起“心理堤坝”。